2000年伊始,DVD市场就充满了火药味:广告大战风起云涌,家电新贵逼走酒业大亨,夺得“标王”桂冠的同时,DVD厂家纷纷抢滩,各大媒体坐享其成;降价大潮波涛汹涌,1680元的价位直逼高档VCD机,各大商家乐观其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并没有参加到这场轰轰烈烈的DVD商战中来,热销的场面没有如期来临。人们不禁要问:VCD在我国的火爆场面还会重现吗?DVD再走VCD的路行吗?
世界DVD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有关方面统计,DVD播放机世界市场发展情况1997年为79.6万台,1998年为220万台,1999年预计为450万台,基本保持了2倍以上的高增长率。
而我国则为1997年2万台,1998年30万台,1999年预计为100万台,2000年预计为350—500万台,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断定,DVD将成新世纪之初我国家电音像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管如此,DVD要在我国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引导消费者走出两大误区。首先,DVD不是VCD的升级产品,它是全新的、高性能的数字音视频重放设备,它要求较高标准的匹配设备和播放环境。如,DVD的水平清晰度一般为500线以上,而我们绝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机只有300线左右,那么,高清晰度的电视机几乎成为DVD必备的配套设备。再如,DVD音频部分,大多采用AC—3多声道环绕立体声数字解码器,高档的还配有DTS输出端子——一种比AC—3失真度更小的数字音频压缩方式,它被越来越多的导演作为电影音频的记录格式——不管它们是内置还是外设,都需要较高品质的功放和多声道扬声器,否则DVD将不能展示它的优越性;第二,也是DVD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DVD节目能否紧紧跟上。DVD机虽然向下兼容VCD、SVCD碟片仍可继续使用,但在DVD机上播放VCD碟片几乎没有意义。DVD以其大容量、高清晰度、多语言、多角度画面和卓越的音响技术,与VCD有着天壤之别。DVD软件制作完全不同于VCD,它对节目源的要求相当高,除了多语言可以后期制作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需在原始记录阶段就要实现。比如对画质的要求,高质量的胶片(主要用于电影摄制)或高清晰度的数字视频摄制制作系统(主要摄制音乐片)是制作DVD的首选,同一场景的多机位拍摄,以及采用AC—3或DTS音频技术等,都是制作DVD软件应备的技术手段。相比之下,VCD硬件技术含量要少得多,生产相对容易得多,而播放环境几乎不需要更多的改变,添置一台VCD机,只需与原有电视机、普通音响设备连接就行。VCD软件的制作与生产并不需要特别的改变,基本上可以使用大多数录像带的原始资料(摄制用的专业录像带的清晰度甚至比VCD高得多),对音频的要求也不高,甚至早期单声道的录音都可以加工成“模拟立体声”。
就目前情况而言,影响DVD热销的主要因素是DVD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品种少和价格高。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上市的正版DVD电影不足百种,而且130元的高价位足以让工薪阶层敬而远之,由此看来,DVD在我国要普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
有人说,既然VCD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DVD也一定能再循此路,再造辉煌。从大趋势看,在不太远的时间里肯定会替代VCD成为新视听主流产品,但能否还走VCD走过的路,则要认真研究,严肃对待。我们应该认识到,VCD在我国的发展是畸形的。它既不符合我国的常规消费水平,也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硬件厂家在没有节制、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占有市场的环境支持有赖于同样没有节制、没有规划的光盘生产线。数十条光盘生产线和以国内为销售目标的软件以低廉的价格造成的打破常规的恶性竞争,确实刺激了对VCD机的需求。反过来,廉价VCD机的大量上市又促使对软件的需求,这是VCD在我国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不可忽略的因素。DVD则不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技术含量都比VCD高,播出环境也大幅度提高。软件的品种不能迅速增加,尤其是故事片和支持DVDAudio的音乐节目,价格不能大幅度下降,势必影响对硬件的需求。反过来,硬件不能进入普通家庭,不能达到一个数量能,软件的市场就不会太大。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生产DVD播放机的能力,还具备了DVD光盘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形成有效市场,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DVD时代就不会如期到来。
VCD靠廉价软件刺激硬件飞速增长的路,DVD是很难再走的。因此,我国家电业和音像业应该联起手来,一方面协调、控制硬件生产线的无节制盲目增长,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消费,另一方面,应该在软件制作上制定某种鼓励政策和必须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软件品种,适当降低价格,培育市场,完善法规,才能真正将DVD引上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